新冠肺炎COVID-19確診者死亡後,遺體需多久火化?遺體處理正確SOP流程說明

確診者遺體須多久火化?

新冠肺炎COVID-19確診者死亡後,遺體會怎麼處理?多久時間要火化呢?

最近很多人在關注新冠肺炎COVID-19的確診者,遺體是否要在過世後24小時內火化。不過究竟確診者遺體需多久火化?遺體處理的SOP是什麼?如何減少家屬心裡的遺憾?冬瓜行旅一次為您解答!

 

希望避免讓家屬造成更多遺憾!

近日許多家屬都在討論,因為新冠肺炎而過世的往生者,到底需不需要在24小時內火化?一定要這麼快火化嗎?坦白說,這件事情現在充滿著各種意見,雖然我們身為殯葬業者,但是直到現在,我們還是有些猶豫,該不該回應這個時事。

因為我們很擔心,現在回應的內容是否會被斷章取義,而且我們也不希望再製造更多的紛擾,因為我認為在這件事情上,殯葬業者不應該站在任何一方,如果需要表明立場,也應該是要站在家屬的角度,來討論這個議題。

因此,這篇文章討論的重點,主要是以「不希望家屬因為火化之亂而造成更多的遺憾」為主軸,同時也希望可以讓更多議題能被討論到,因此在這篇文章中,會盡量把我們所看到的觀點,跟大家來做分享。

 

確診者遺體須在多少時間內火化呢?

這次火化的議題會延燒,一開始是因為近期的新聞事件,有醫師發文指出,台灣目前既然走向與病毒共存,強制短時間火化似乎已經不必要了。針對這項疑問,部長澄清從沒說過要24小時內火化。這句話讓許多人都炸鍋了,許多民眾發現,原來確診並沒有強制24小時內火化,這點跟多數人的認知有很大的出入,不過怎麼會這樣呢?

關於這一點,原則上,若以過去兩年來的處理經驗,的確沒有強制要在24小時火化的規定。但是為什麼大部分民眾都不知道這件事呢?甚至有媒體做民調,有高達九成的民眾,都以為有規定確診者的遺體,必須在24小時以內火化。還有新聞提到,有許多殯葬業者也是在聽到部長,在2022年6月5日的記者會這樣說以後,才知道沒有規定確診遺體須於24小時內火,這究竟是為什麼呢?

 

第一份有「24小時」的公文

關於這件事情,要追溯回兩年前,在2020年1月15日,衛福部把新冠肺炎列為「第五類傳染病」時,民眾對於這個疾病比較陌生,相關資訊非常少,但在短短的一個月間,台灣就開始受到疫情的衝擊,除了我們都戴起了口罩以外,也陸陸續續聽到,一些被感染的案例。

到了2020年2月15日,也就是新冠肺炎,列為「第五類傳染病」的整整一個月後,中部一位61歲的計程車司機,因為確診而不幸過世,成為台灣首例死亡的案例,那時是殯葬業者,第一次處理確診死亡的案件,當時相關處理的措施還不夠完整,沒有人知道具體應該怎麼做,業者也不確定遺體有沒有具傳染力、正確的處理的程序該如何、需要準備哪些防護措施等等。

因此,到了2020年2月23,根據一份指揮中心給出的指引(肺中指字第1093800150號),裡面有提到關於如何處理確診死亡的遺體,內容包含:

  1. 病人仍可能從肺部排出的少量空氣,而有導致感染的微量風險,過程中應使用完全密封於非滲透性的雙層屍袋
  2. 工作人員應穿戴個人防護裝備,儘量減少搬運、處理遺體之工作人員
  3. 在醫院太平間,不建議打開屍袋瞻仰遺容、清洗遺體和進行入殮準備
  4. 殯儀館或火葬場工作人員於提供該遺體殯葬服務時,不可打開屍袋

而這份公文,基本上奠定了日後殯葬業者,在處理確診案件的依據跟基礎,不過比較特別的是,公文內還寫道:「依傳染病防治法第50條規定,死者家屬對於經確認染患第一類傳染病之遺體應於24小時內,染患第五類傳染病之遺體,應於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期限內入殮並火化」。

這是第一次在公文中,有提到「24小時」的字眼,但其實這份寫著 COVID-19(新冠肺炎)的公文,並不太好理解。很多人直接把「確診新冠肺炎」與「24小時火化」連結在一起。

而對於當時的殯葬同業伙伴們,幾乎直接認定需24小時火化,至有少數前輩指出,公文內寫的是「第一類需24小時火化,第五類則是,應於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期限內入殮並火化」,而這次病毒分為第五類,並無強制規定24小時火化。

 

儘速應該是多快?

在當時,大部分民眾對於疾病的認,知尚有許多地方不清楚,因此特地研究CDC的分類表,第一類包括:狂犬病、天花、鼠疫,以及SARS(冠狀病毒),也詢問當年有實際執行過,SARS確診案件的前輩,該如何處理染疫案件,得到要在24小時內火化的回覆。

不過感染第五類傳染病的遺體呢?難道第五類傳染病不危險?不需24小時內火化嗎?所謂第五類是指「新興的傳染病或症候群」,但是這是醫學的專業,完全超出我們的專業,最後依照當時的風氣與政策的態度,就是「快就對了」。

在當時,新冠肺炎似乎是高傳染率、高死亡率,而且還沒有疫苗,好像染上就必死無疑,因此在每次接運確診者遺體時,都是全身穿著防護衣、帶著N95口罩,對於每個確診案件都戰戰兢兢,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染疫,這跟現在疫苗覆蓋率高,確診案例每天破萬,完全不可相比。

 

政府與民間缺少良性的溝通?

在喪葬執行過程中,其實有許多灰色地帶,或是處理程序不夠清楚的部分,這讓業者充滿著焦慮與不滿。畢竟業者是要面對家屬的第一線,但是在疫情發展的過程中,許多政策其實不見得都能跟得上,而相關的教育與有關單位的指導也有待改善。

有關單位並沒有針對殯葬業者,該如何處理與因應並給出明確的SOP,例如:「在疫情嚴峻、死亡人數增加時,我們若遇到獨居,或在家中因病突然離開的往生者,應不應該先做快篩確認?需找誰確認?該如何處理才正確?」,這些問題多數業者通通不知道,最後大家只能自己爬文,或是看有沒有厲害的前輩分享,否則只能每日於下午兩點的記者會,確認有無更多資訊,給予殯葬業者一些方向來執行。

回到24小時火化爭議事件,根據公文了解,沒有強制24小時內火化,只提到應「儘速火化」,但對這個灰色地帶,不太能理解,因每個人對儘速的理解,都不太相同。在2022年6月7日指揮中心的報告中,部長表示24小時火化確診遺體並沒有錯,至於沒有明訂24小時,有可能就是針對殯儀館火化量能,要給予一些適度的彈性。

但是作為殯葬業的一份子,其實希望政府單位,能依實務經驗,制定執行指引,以有效的方式,提供給所有殯葬業者,透過更明確的指示,進行即時、有效的溝通,讓業者在不清楚的時候,也能獲得即時解答。當業者理解規範的目的和做法,不僅每一位殯葬業者能遵循一致的流程,也能有依據,向家屬好好的說明以及服務。

 

在實務上最大的盲點是什麼?

若以目前的實務面來看,在公告上寫的「儘速」,代表多快的時間,或許不是那麼的重要,因為按照目前實際的狀況,遺體火化的流程,很難拖超過一天(24小時),通常在醫院過世之後,就會馬上需要辦理「出院手續」,新冠患者過世後,須馬上進行「入殮」,遺體將裝進兩層屍袋且不能再打開,而醫院原本就沒有空間存放,有些醫院也不提供冰存,因此殯葬業者只能直接將遺體送進殯儀館。

不過究竟是什麼原因,導致遺體不能在殯儀館內,存放更長的時間呢?

其實,殯葬設施本來就不是很足夠,以台北來說,冰櫃空間原本就很吃緊,台北一、二殯冰櫃,總計954個,平均一天進館就有70~80具。雖然說每天有出有進,但只要有的人時間放得長,或者是遇到爆量,原本的數量就不敷使用。

若以台北為例,根據「臺北市市立殯葬設施使用管理辦法第10條規定」,經確認染患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之第一類及第五類傳染病之遺體,也不得申請寄存遺體及遺體淨身、化粧、入殮等服務。

況且在殯儀館中,不管是冰櫃或殯葬設施,其實都很難做到分流,既然冰存在殯儀館不可行、分流又有難度,照這程序走下來,就算沒有刻意安排,遺體從醫院來到殯儀館後,也只能「儘速」在一天內,完成所有火化的手續。

 

設置遺體存放專區,能解決問題嗎?

如果要「寄存第五類傳染病亡者」,就必需要另安排專區做安置,但是在現實層面來看,很難有殯儀館以外的地方,可以設立確診者的遺體專區,相對的也會延伸更多相關問題,像是經費考量、場地尋找、手續繁瑣等等問題。

假設以上的問題都能克服,回到「見最後一面」這件事情,也許會相對簡單一些。雖然目前的指引還是說,「因為剛過世病人仍可能從肺部排出的少量空氣,而有導致感染的微量風險,除了兩層密封外,也不可打開屍袋」,但也許能像日本採用透明的屍袋,或是台灣現階段,有前輩在生產有窗戶型的屍袋,讓家屬能透過屍袋的透明小窗,看最後一面,也許就能解決這個問題。

甚至,也有醫師認為,目前全世界幾乎都從清零走向共存,所謂「共存」到底意味著什麼?畢竟如果確診者幾乎都還有機會在外正常生活走動,那麼未來我們是否能更溫柔對待確診者的遺體?也能夠讓家屬們有機會見亡者最後一面、好好送家人最後一程?

 

究竟該怎麼做,才能讓家屬減輕遺憾?

過去兩年,送走許多因為新冠確診而離開的旅客,也陪伴家屬看到了許多的悲憤與無奈。家屬的立場,沒有辦法送往生親人最後一程,可能會造成遺憾,而身為禮儀人員,在旁邊也感到非常的不忍。

同時,在我們的觀察過程中,很多家屬常常覺得,於病人生病時,已經沒有辦法陪病,過世時又無法送別,心情上當然比較激動,如果有任何一點可能性,家屬可能會覺得當時是不是該堅持,要看最後一眼往生者等等。這些心理的創傷都需要社會更多的包容,以及更妥善溫柔的處理。

最後,說了這麼多,在更好的條件尚未來臨前,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?

站在禮儀人員的立場,其實我們都非常願意,盡可能為家人提供協助,雖然實務上很多困難與法條,我們無法解決,但至少可以多做一些,來彌補家人的遺憾,例如:

  1. 在親人過世當下,可以先去跟家人取陪棺衣物,即使在醫院規定下,不見得能夠幫亡者更換衣物,但至少能幫忙,將陪棺衣物一起入殮。
  2. 在火化的時候,如果家屬不能陪同在現場,業者也可以隨時傳送照片、影片,或是透過私人直播,讓家屬可以參與進度。
  3. 在撿骨的時候,就算家屬還沒來得及準備好刻字的骨罐,禮儀公司也大多會準備適當的容器,之後再放進骨罐。

我們知道對於家屬來說,遺體要在24小時火化,確實是一件不小的衝擊,但對喪葬儀式來說,雖然火化流程提早了,可是其他流程還是可以等之後再辦理,尤其許多的家庭,更需要在這時候,與親友彼此見面、彼此安慰,因此我們一般會建議,家屬可以設置「靈堂」追思往生者,讓親友們可以前來弔唁或捻香。

期待未來等指揮中心和地方政府、盤整過資源,並且和禮儀業者討論後,會有更好的做法,同時更希望的是,疫情能趕快過去,讓所有的辦法都不再需要,希望那一天會到來的能再快一些,感謝你看到這裡,祝福平安順心!

 

火化之亂是誤會一場?殯葬業正面臨嚴峻挑戰?第一線禮儀人員的心聲【單程旅行社】

 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