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人過世時,家屬當下一定會慌張,不知道有哪些習俗需要遵守,很怕觸犯禁忌,失了禮儀。不過,隨著時代演變,有些傳統習俗至今已經有很大的改變。
現在就跟著冬瓜行旅一起來看看,當公公婆婆不幸過世時,媳婦應該扮演什麼角色?有哪些禁忌?
公公婆婆過世時,媳婦有哪些告別式流程需要參與?
在過去社會中,長輩彌留都選擇在公廳拚聽、遮神、乞水、沐浴更衣,禮俗上有「女兒頭、媳婦腳」之說,也就是盡一份孝心,讓女兒替父母梳頭、媳婦負責穿鞋子。
當今社會結構和傳統思想都已大幅改變後,喪禮大多已委託殯葬業者安排,會有專業人員負責後續的工作,確保流程順利進行。
沐浴更衣這個環節,現在做得更加體貼精緻,延伸出有「大體淨身」的服務或者俗稱SPA服務,幫往生者洗淨、按摩,甚至可以選擇香氛精油氣味……等。
許多禮儀師也會在「大體淨身」完成後,請女兒、媳婦象徵性的完成「女兒頭、媳婦腳」的動作,這就是禮俗的演化與精進,讓儀式更加有意義。
媳婦在公公婆婆告別式有哪些禁忌?
媳婦為服重孝與孝男、女兒、直系晚輩同等重要,所以沒有特別針對媳婦的禁忌。
此時,媳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:安慰家人的悲傷,給予適當的支持和協助。例如:
1. 幫忙料理家務,安慰伴侶和其他家人。
2. 準備喪禮所需物品,例如供品、紙錢等。
3. 協助接待親友及處理臨時狀況。
媳婦的娘家參加婆家喪禮要包白包嗎?或送罐頭塔、花籃嗎?
媳婦的娘家身分是姻親,需參與家奠禮,是可以包白包、送罐頭塔、花籃等,來表達對逝者的哀悼和對媳婦及其夫家的支持,也是一種傳統關係的連結及社交方式。
媳婦的娘家包白包給婆家的注意事項:
白包金額以單數為主,會依照與往生者的關係親疏遠近而定,如果往生者是公公或婆婆,娘家包的白包金額應該比較高,可能在2500元以上。
白包封面右上角寫上往生者的名字和稱謂,如「弔XX先生」或「弔XX女士」。下款則是「姻親代表」敬輓。
公公婆婆過世多久後,媳婦可以回娘家?
在臺灣傳統文化中,媳婦在公公婆婆過世後的守喪期間不可以回娘家,因為尚未滿對年,仍在服喪。若遇到農曆大年初二可以回娘家嗎?
以過去的傳統,因為仍有重孝,是不可以帶晦回娘家的。但現今隨著現代化觀念的影響,許多家庭對這些傳統習俗的要求已不再如以往嚴格,具體何時可以回娘家,則會根據各家的家庭情況進行討論。
若是在喪事已滿百日之後,可以詢問娘家親屬是否介意,若娘家親屬都不介意,仍是可以與對方在年節中見面的。畢竟,社會型態改變,治喪已經從「整個家族」的事,簡化為「自家人」的事,只要家人間能互相理解就好。守禮不守舊才是傳統習俗最大的意義。